首頁 設為首頁 加入我的最愛
分享
facebook Twitter 新浪微博
歷史文化 建築景觀 農禪印象 新聞報導 活動內容
歷史沿革
 
道場功能  
 
大事記  

[ 歷‧史‧文‧化 ]

大事記

1965年,東初老人於臺北關渡平原另購置了一塊土地,準備創建中華佛教文化館的下院。
1971年,開始興建兩層樓農舍。
1975年,農舍正式落成,東初老人取法百丈禪師「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」的農禪精神,將之命名為「農禪寺」。
1977年,東初老人圓寂,聖嚴法師自美返臺,奉命接任文化館、農禪寺住持。
1978年,美國佛教會駐臺譯經院設立於農禪寺,聖嚴法師擔任院長,該院計畫將佛教經典譯為英文。
1978年,聖嚴法師於農禪寺主持第一次禪七。
1979年,聖嚴法師於臺灣首次為弟子剃度,並於農禪寺成立「三學研修院」,以訓練弘揚佛法及住持三寶的佛教青年僧眾人才為宗旨。
1979年,農禪寺成立般若禪坐會。
1980年秋天,聖嚴法師於農禪寺主講《維摩詰經》。
1982年3月,農禪寺成立「福慧念佛會」,於每週六晚舉行念佛共修。
1983年,農禪寺首度開辦初級禪訓班,推廣安全、健康、正確的禪修風氣。
1987年,農禪寺首次舉辦大悲懺法會及新春園遊會。
1989年6月,護法會於農禪寺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。
1989年9月,聖嚴法師於農禪寺以經典闡明「法鼓山」命名的源由,首次針對法鼓山的理念─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提出完整說明。
1992年1月,聖嚴法師於農禪寺宣講《金剛經》,每晚約有一千多名觀眾,為農禪寺歷年來聽經人數最多的一次。
1993年,農禪寺舉辦環保新春園遊會,內容包括拜見聖嚴法師、義賣、佛教文物展示、千人皈依等活動。三天活動,總計約有十萬人次參與。
1993年2月,聖嚴法師於農禪寺首次在臺傳授「在家菩薩戒」。
1994年7月,於農禪寺舉辦第一屆大專青年禪七,由聖嚴法師親自主持。
1994年9月,農禪寺舉辦「第一屆佛化聯合祝壽」。
1994年10月,於農禪寺首次舉辦「佛化聯合婚禮」,由聖嚴法師擔任祝福人、內政部部長吳伯雄任證婚人。
1997年9月,為紀念文化館暨農禪寺創辦人東初老和尚九秩冥誕暨圓寂二十周年,農禪寺首次啟建梁皇寶懺法會,緬懷老人慈悲濟世及對佛教文化事業的貢獻。
2004年4月,農禪寺歷史建築登錄案,獲臺北市古蹟及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通過,二層樓農舍、入慈悲門牌樓均受到保存。
2005年,臺北市政府通過登錄農禪寺為臺北市歷史建築。
2005年9月,聖嚴法師於農禪寺舉行首度「傳法大典」,將「中華禪法鼓宗法脈傳承證書」交給12位法子。
2010年5月,舉行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動土典禮。
2012年5月,舉行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大殿上樑祈福大典。
2012年12月,農禪寺新建水月道場落成啟用。

 

// 回上一頁 //